在耳科里,有一種耳聾叫藥物中毒性耳聾,它是由于患者使用某些藥物治病或人體接觸某些化學制劑所引起的位聽神經系統(tǒng)中毒性損害而產生的聽力下降、眩暈甚至全聾。能誘發(fā)藥物性耳聾的藥物稱之為耳毒性藥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兩類。
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本病并不多見,只有因瘧疾服用了大量奎寧所引起的中毒性聾。此后,由于抗生素的廣泛運用以及其它的化學藥物應用,發(fā)生中毒性耳聾的患者與日俱增,以致成為位聽神經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現已發(fā)現耳毒性藥物已達百余種,主要包括氨基甙類抗生素、治瘧疾藥、止痛劑、利尿劑、麻醉劑、抗驚厥藥、抗炎藥物、抗癌藥物、抗結核藥物、心血管藥物、避孕藥砷、汞等制品。
而在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不合理使用藥物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占總體聾啞兒童的比例高達30%~40%。兒童容易患感冒發(fā)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用藥幾率本來就比較高,而由于家長的疏忽,又容易出現用藥劑量大、用藥時間長的隱患,新生兒和嬰幼兒由于腎功能不健全,對藥物排泄能力差,加上兒童的內耳及聽神經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對耳毒性藥物比較敏感,更易發(fā)生藥物中毒性耳聾。
臨床表現:
藥物中毒性耳聾主要臨床表現為聽覺系統(tǒng)的慢性中毒,以耳聾、耳鳴為主。耳聾多在用藥后1--2周出現,逐漸加重,半年后逐漸穩(wěn)定。耳聾多雙側對稱,以高頻聽力損失開始,漸向低頻擴展,少數人會繼續(xù)惡化,至全聾。耳鳴多經久不息,加重患者痛苦。耳毒性藥物還可造成肝、腎、造血、內分泌、神經系統(tǒng)等全身性損傷。
不同藥物致聾各有其特點,氨基糖甙類抗菌素致聾表現為早先出現4kHz以上高頻聽力下降,因語言頻率尚未受累,患者常不覺耳聾,此時立即停藥和采取治療措施有可能制止耳聾發(fā)展。此外,該類藥有明顯的家族易感性,用藥量與中毒程度極不相稱,少量用藥即可導致不可逆的重度聾。利尿劑致聾多為可逆性的,早期停藥后聽力可恢復,但腎功能不良或與氨基糖甙類抗菌素合并使用則會造成*性耳聾。阿司匹林、心得安、肼笨達嗪等致聾也為可逆性的,及時停藥耳聾也可恢復。
如何預防和治療?
耳藥物中毒重在預防,應嚴格掌握各種耳中毒藥物的適應癥,防止濫用。對有家族中毒史和腎炎患者,應忌用氨基糖甙類抗菌素。對嬰兒、老人、孕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應忌用耳毒性藥物。避免利尿劑、抗癌藥與氨基糖甙類抗菌素聯合使用。在應用耳毒性抗生素治病時,定期復查聽力,一旦病情許可,應立即停藥。
治療應早期進行,以神經營養(yǎng)藥物為主,如維生素A、復合維生素B、ATP、輔酶A、高壓氧等,中藥蒼術、生地、枸杞等對內耳亦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早期輕度中毒者,聽力多可恢復,對于中毒時間較久的耳聾,一般治療方法無明顯效果,可選配適宜的助聽器或者置入人工耳蝸進行聽覺語言的康復。
藥物中毒性耳聾一旦發(fā)生,一般是不可逆的,很難用藥物治愈。因此,預防至關重要。要慎用耳毒性藥物,尤其是有家族易感性的人群,更應該嚴格禁用耳毒性藥物。除此之外,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耳聾,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應該到醫(yī)院及時就醫(yī),聽從醫(yī)生的意見,合理的保護聽力。